记者调查

【记者调查】在图书馆当夜猫子是怎样一种体验

发布时间:2023-06-17 14:19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策划:肖珊

统筹|执行:陈巧燕

撰文:陈巧燕、赵铱影、李梦雨

题图:梅之语

采访协助:周婷婷、陈楠鑫、关德凤、刘佳欣、佘林桢、刘耀歌

出品:武汉大学大学生新闻社

凌晨时分,图书馆依然灯火通明。走进图书馆,仍有不少伏案学习的学生,有的皱着眉头沉思,有的拿笔飞速计算,有的安静看着课程视频,有的不时敲击着键盘。这么晚了,他们怎么还在图书馆?图书馆为何没有照常闭馆?

原来,图书馆在近日发布通知,5月22日至6月17日,信息科学分馆、总馆的部分区域将24小时对全校读者开放。图书馆是发挥学校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解决学生夜间学习困难的问题,自2017年以来持续在考研、考试季实行24小时开放服务,广泛受到学生欢迎和好评。

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在夜间如何运行?学生们选择刷夜学习的原因和感受为何?为此,记者前后走入图书馆信息科学分馆、总馆的24小时开放区域,进行了一番探访(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直击24小时开放现场

22:00,记者来到了图书馆信息科学分馆。此时距离闭馆还有半个小时,有学生陆陆续续背着书包走出图书馆,但依然能看到不少伏案学习的身影。

22:30,随着悠扬的闭馆音乐响起,学生们开始收拾东西。信息科学分馆的24小时开放区域是在“3C创客空间”,保安特意前来提醒:“刷夜的同学请拿上东西到大厅等候,图书馆将在22:45重新开放。不刷夜的同学可以离馆了。”

在学生有序离开时,保安从储备间中搬出一台饮水机,放在开放区域门口,供学生们使用。据了解,原本24小时开放区域并没有饮水机,为满足学生需要,在闭馆后会特意放置一台饮水机。

确认所有学生离馆后,3C创客空间门外会用黑色屏风单独围住,通向其他空间的门保持封闭。等待的15分钟时间,学生可在温暖的一楼大厅休息。

重新开馆时,学生们需绕至信息科学分馆西门出入。记者在22:45前往时,入口处已排起长队,学生们依次刷卡进入。

“之前都是在总图刷夜,没来过信图,这两天开放了24小时区域,特意来体验一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史一卓是队伍中的一员,“总馆由于空间原因,没有先出再进的这项流程”,排队让她感到“十分新奇”。

23:00,学生们都已找好自己心仪的位置,开始进入学习状态。据悉,信息科学分馆24小时开放区域面积约600平方米,有204个阅览学习座位,其中包括20台双屏电脑、20台投屏设备,3C创客空间小憩室可供15位读者休息。24小时开放区域还配备有图书目录检索机、自助文印机等服务设施。

24:00,刷夜的学生基本都已抵达。此时是学习热情最为高涨的时候,学生们埋头苦学,看不到走动的身影,自习室十分安静,只能听见有规律的键盘敲击声、翻书声和笔尖滑动声。

2:00,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学习,到了稍作休息的时间。抬头望去,四周已有不少学生趴下睡觉。也有学生正准备入眠,在铺着自己带来的小毯子。小憩室的懒人沙发上,三五个学生戴着眼罩,已经进入了睡眠。

2:30,记者来到了图书馆总馆。总馆开放区域包括大厅及A1区,开放面积约2000平方米,有400个阅览学习座位,其中包括78台云桌面电脑、20台无线投屏显示器、22台带鱼屏显示器。

从正门刷卡进入就是总馆的大厅,A1区位于进门右手方。大厅往往被学生们视为“有声区域”,还有十几个学生拿着打印的课本、资料在小声背书。大厅左侧的面试亭附近,围坐了五六个学生,大多两两结伴,拿着电脑轻声交谈。

在大厅通往A1的入口处,两三个学生坐在地上,以凳子作为支撑,投入地学习着。“我正在复习明天的专业课考试。”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杨彤正在小凳子上背书,“平常也会来图书馆学习,一般都是待到一点离开,今天准备考试,可能要背完再走。”

来自法学院的学生有很多,2021级本科生吴鹰也是其中一员,相比于待在大厅,她更喜欢在图书馆A1区学习,“A1的显示屏写论文特别舒服。”总图的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E1的双屏吴鹰都用过,图书馆开放24小时区域的环境让她非常满意。

在A1区域,不少学生和吴鹰一样,借助显示屏写论文、查资料、编代码。在没有电脑的实木桌区域,大多是一人独自学习,很少见双人结伴的组合。

4:00,在A1区域的沙发上,不少学生蜷缩入眠。而靠近门口的圆桌区域,7、8个学生依旧在沉浸地盯着眼前的电脑,有学生告诉记者,“一般坐在这片区域的都是通宵组,晚上没人睡觉。睡觉的基本在沙发上或者角落的睡袋处。”

6:30-7:00,不少学生从睡梦中醒来,继续学习,或外出吃个早饭,通宵学习的学生也差不多在这个时间从图书馆离开。伴随着清晨的鸟鸣声,第一批早起的学生已经抵达图书馆,开启一天的学习之旅。钟表指针以永恒不变的速度走着,图书馆的24小时重新开始,循环往复却又时刻崭新。

在图书馆刷夜有沉浸感和归属感

期末考试周临近,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到图书馆复习备考。相较于宿舍,图书馆被学生们认为是效率更高的学习场所。图书馆安静的氛围、整洁的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更加专注于眼前的事务。而刷夜,则让他们在上课之外,有了大片完整的时间,梳理和温习课上较为复杂的知识点。

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苏可就是其中的一员,“刷夜的时候一般是复习专业课,背一背书,做做题目。”谈及在图书馆刷夜的感受时,她这样回答,“在图书馆学习比在宿舍学习效率高,分心走神的时间不会持续很久,会专注学习很长一段时间,让我真实地感受到找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真的很重要。”

“周围的同学都在学习,身处在图书馆这样的环境里,效率就是会不由自主提高很多。而且在这样的环境里还会有一种归属感,感觉到有很多人都在和我一起。”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本科生艾欣彤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备考的学生中,也有组队前来的。在背书区的角落里,有两个男生自己搭了一个小小的“学习区”。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许骁是其中之一,“我们俩在准备计算机双学位的考试,今天是第一次约到一起刷夜复习,讨论一下各自遇到的困惑。晚上晚课结束九点多我们就过来了,准备把资料看完就回去睡觉。”

但选择留在图书馆刷夜的,可不只有准备考试的学生。

“我正在准备我们专业的一个竞赛,后面还有另外一个比赛,最近事情比较多。听说图书馆可以刷夜,我就想来体验一下。”测绘学院2022级本科生李少雯这晚准备在图书馆过夜,当问及如何睡觉时,她笑着掏出了一个可爱的毛绒玩偶,“我的睡眠质量比较好,不太担心这个事儿。如果小憩室没有位置,我就在沙发上枕着这个睡。”

弘毅学堂2021级本科生张锦鹏忙着在电脑上剪辑视频,添加字幕和特效,这是他最近在校学生会负责的工作,“我在晚上精力会更充沛一些,但在寝室难免会影响到室友,将心比心,我也不愿意被打扰,所以就选择来了图书馆,而且图书馆环境也更好。不过一般情况下还是非必要不刷夜的。”

数学与统计学院2020级本科生费理在图书馆刷夜时学习托福,原因是他觉得在图书馆学习会有一种“沉浸感”,做事时能更加投入和专注,不被其他事物打扰。外国语言学院博士生易翔今年就要毕业了,刷夜的次数相对更多一些,图书馆刷夜吸引他的地方同样在于“沉浸感”,他喜欢夜晚安静思考和写作的感觉。

来到图书馆刷夜的学生,大多平时也喜欢泡在图书馆里,弘毅学堂2022级本科生郭子毅告诉我们,“我平时也都在图书馆学习,晚上时段总是学习效率高些,就希望延长点儿晚上的学习时间。”

选择继续留下来学习的动机与动力,除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以及“沉浸感”带来的高效之外,“时间”也是学生们主要的考虑之一。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牟星妍从大一考试就经常在图书馆刷夜,为此还特地准备了一条毯子,“在图书馆刷夜可以节省很多路程上的时间,回宿舍后早上睡醒也是过来图书馆,干脆在图书馆呆着,这样就不会被打断,还会有比较完整的一长段的时间做事,醒了就可以继续学习。”

但药学院2019级本科生吴帆与其他学生来刷夜的原因不太一样。他放下手中的雅思学习资料说,“我一般来刷夜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学习正好进入状态了,不想被打断;第二是有紧急的任务需要完成。不过我最近刷夜有第三个原因:我马上就要毕业离开学校了,也算是最后体验一次吧。”

可能是因为即将毕业的缘故,吴帆对图书馆的环境观察得特别仔细,“我觉得学校的这个服务挺人性化的,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需求。刷夜的环境很舒适,今天因为下雨,图书馆还在大厅增加了一些沙发,又是一个背书的好地方。同时也很安全,昨天我去背书时发现,门口一直都有保安站着岗。”

时刻准备着的工作人员

2017年年底,图书馆在信息科学分馆试点,率先试运行“24小时开放”服务。经过一个多月试运行,服务效果不错,受到学生好评,于是持续实行至今。刚开始图书馆仅在冬季考研考试季开放,2021年在夏季考试季实行24小时开放服务,在广大学生们的强烈建议下,图书馆总馆于2022年6月开始实行24小时开放服务。

24小时开放的想法是如何提出的?为什么图书馆要为学生提供这项服务,甚至愿意额外增配人力物力进行管理呢?据全程参与24小时开放服务的图书馆黄老师介绍,“2016年,图书馆在信息科学分馆开设3C创客空间,在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24小时开放服务的充分调研、对读者进行需求分析、对前期场地和服务条件准备后,图书馆决定尝试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

据黄老师介绍,读者通过多种渠道向学校建议开设24小时开放服务,尤其是在考研考试季期间,学生们需要更多的复习时间,24小时开放的需求比较旺盛;经过调研,国内外知名高校图书馆也开设有通宵阅览室,为24小时开放制度的推行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在图书馆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用黄老师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刷夜学生的安全是图书馆最关心的一件事。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贴心地考虑到了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发生的可能,并准备了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黄老师告诉记者,“在24小时开放区域,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比如信息科学分馆开放区域开设有小憩室,里面放置了懒人沙发,总馆开放区域也有较多的休闲沙发,都可以及时让需要休息的同学睡觉休息、补充体力。另外,图书馆还担心刷夜的学生发生因持续学习导致血糖低头晕的情况,还准备了饼干、饮料以补充糖分,还配备了应急使用的药品。”

每次24小时开放服务运行的第一天、第二天,图书馆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在现场坚守到凌晨一、两点钟,直至流程顺利后才会离开,为的就是让24小时开放服务能安全、顺利开展,学生的安全得到足够的保障。

图书馆还积极与保卫部联系,请求他们加强图书馆周边的安全保障机制。保卫部也很重视,在图书馆总馆正大门口、万林艺术博物馆旁增设两个通宵安全岗,确保24小时开放服务区域附近的安全出行。

黄老师表示,“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对于图书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相关的职能部门如保卫部、学工部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践行‘以生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同学们广泛的合理需求,我们就会努力去实现,用行动践行这一理念。”

谈及对于学生刷夜行为的态度,黄老师表示,“图书馆开设24小时开放服务,并不代表图书馆鼓励刷夜的行为,24小时开放区域主要是为了同学们在有特殊学习需求时使用。实际上,24小时开放期间,刷夜的读者人数最多在300人左右,约占全校学生的两百分之一。”

为了及时关注刷夜学生的身心健康,图书馆还设置了刷夜预警机制。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进行细致的数据分析,“如果有同学连续三天在图书馆刷夜,我们会通知辅导员进行预警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连续五天刷夜,会进一步加大预警力度,辅导员会找学生谈心,询问学生具体情况,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身体变化情况,评估是否存在风险,必要时,停止该学生24小时入馆的权限。”

图书馆24小时开放服务能够持续运行,是学校多部门通力合作、不辞辛苦的结果。在校长信箱、珞珈直通车上,许多学生都曾进行反馈,表示真的很需要图书馆提供的24小时开放服务,并且希望能够增设开放时间、开放区域,近几年图书馆都很快响应,一一落实。

黄老师认为,“24小时开放服务对于图书馆而言,不仅是一个需要精心准备和维护的工作,更代表了一流大学应当具备的严肃负责的态度。我们会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从读者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出发,积极主动思考,进行空间改造,提高文献服务质量和效益,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服务好广大的读者,我们时刻准备着!”


(来源:武汉大学报1610期3版 学生编辑:陈巧燕 指导老师: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