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论坛

首页>> 珞珈论坛>> 正文

李晓红中国教育报畅论武大高层次国际合作

发布时间:2012-12-24 16:02 来源: 阅读:
A A A

编者按:由武汉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在昆山合作打造的昆山杜克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武汉大学以全球化视野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近日,校长李晓红应中国教育报之约,撰写了题为《兼容并蓄大道致远》的文章,深入论述武汉大学以高层次国际合作开拓发展新空间。本网特刊发全文,以飨读者。1224日,中国教育报在“高教周刊”版面摘要刊发了该篇署名文章。

兼容并蓄,大道致远

——武汉大学以高层次国际合作开拓发展新空间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又一标志性项目,由我国“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美国顶尖大学强强联手开办的一所世界级新型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筹)日前正式挂牌。她不仅开创了我国高校高层次国际合作办学的新天地,也承载着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优质、多元、国际化的强烈期待。

当今时代,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教育国际化也如火如荼地涌动着,扩大教育开放成为世界各国提升教育水平、增进文化交流的战略选择。具有国际化办学历史传统和良好基础的武汉大学,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时代要求,在推进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中,以全球化的办学视野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通过加强高层次国际合作开拓发展新空间,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以全球化视野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就是要把传统办学优势与当今世界现代大学先进办学理念结合起来。作为我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办学的高校,国立武汉大学初期就批量选派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深造,引进世界一流水平的学者来校任教,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人才培养合作。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定武汉大学文、理学毕业生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武汉大学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内在规律与竞争格局,正确处理本土化与国际化、办学特色与国际标准的关系,把国际化办学作为一项发展战略,推动从“礼节性交往”向“实质性合作”、从“知识输入”向“互利共赢”、从“交流”向“交融”转变,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兼容并蓄的态度,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成功办学模式和有效管理经验,藉此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努力走出一条既具有中国大学特色、又吸纳有世界大学精髓的发展之路。

以全球化视野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就是要善于吸纳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主题。而实现这一目标,绝不可能自我封闭,而是要面向全球,实行对外开放,善于引进和运用国内外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加快自身发展。近两年来,武汉大学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好机遇,引进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外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近2000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其中从事专业教学的外籍教师占90%以上。以面向全球招聘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领导才能的学院院长为着力点,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学科建设思路、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等,有力推动了内部深层次改革与发展创新。

以全球化视野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就是要借助国际合作大平台增强学校参与世界高等教育竞争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面临许多共同、重大、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科学家、不同高校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协同创新。中国高校如何抓住机会,敏锐地感知并占据世界科学前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中国高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武汉大学先后与一批国际学术组织、世界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环境与健康国际合作中心”、“中美联合交通研究中心”、“海外留学人员开放实验室“等20多个高水平科研合作机构;与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等3所高校共建“图书情报学国际合作研究院”、与世界健康基金会共同创办HOPE护理学院、与欧洲最大的肝脏疾病中心创建“中法肝胆疾病研究院”等高层次合作办学大平台,为师生进军世界科学前沿、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铺路架桥、畅通渠道。

以全球化视野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就是通过畅通“国际直航”支持学者自信地走向国际学术舞台中心。一所大学的国际影响力,根本上取决于其学者的国际参与度和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武汉大学努力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支持教师走出国门,到世界顶尖大学或一流科研机构研修、访问或攻读学位,引导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加入国际性学术学者组织。近年来,越来越多武大学者走上国际学术舞台,受到国际同行的尊重和推崇。今年10月份,我校李德仁院士被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授予“荣誉会员”,这一称号是该组织最高荣誉,仅授予全世界在世的最具影响的十名杰出科学家;6月份,我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刘耀林教授,以国际地图制图协会执委副主席身份出席在德国召开的该组织年会,会议决定将2013年年会举办权交给武汉大学;9月份,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23届院士大会吸纳中国大陆14位学者当选该院院士,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舒红兵院士位列其中。计划到2015年,武汉大学拟将45岁以下具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提高到70%,担任国际学术组织负责人、国际学术刊物主编和编委的人数超过50人,承办高级别国际学术会议超过180场。

以全球化视野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就是要按照“国际标准”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承担着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其先决条件之一是广泛而活跃的国际教育环境。近年来,一方面武汉大学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培育浓厚的国际文化氛围和优良的国际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携手世界名校联袂打造“尖子生”,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高等教育机构联合开设30多个中外联合培养项目,每年向6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选派交流生,大批珞珈学子在读期间就拥有在世界名校学习的“第二校园经历”,成才视野和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国际化办学,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趋势,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路径。下一阶段,武汉大学将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和顶天立地的豪情,把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建设作为突破口,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国际化办学,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实现中华儿女共同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12/24/content_84841.htm

(稿件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1224摘登;本网编辑:吴江龙)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