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论坛

首页>> 珞珈论坛>> 正文

李晓红: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关于学校发展的几点体会

发布时间:2013-04-02 10:15 来源: 阅读:
A A A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之高前所未有,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之大前所未有,高等教育承担的压力和责任之大前所未有。学校要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必须破解发展难题,克服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原创性学术成果不足,具有世界重大影响的一流学科偏少,核心竞争力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与学校地位和社会期待存在一定差距;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学校管理不能适应学校快速发展需要,管理水平、服务意识有待提高,机关职能有待转变,等等。我们要切实增强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汇聚办学力量,扩大社会影响,提升教育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一是坚持内涵发展。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高校自身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内涵发展,就是要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我们要强化质量立校意识,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力汇聚、培养高端人才,着力营造有利于激发潜能、增添活力、推动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我们要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目标真正聚焦于世界前沿,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理论和应用问题,为国家自主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思想支撑和技术支撑。我们要以拓展深度、提高效益为核心,坚持开放办学,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进程,在更高的水平上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不断积累优势、赢得未来。

二是坚持育人为本。我们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按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体化培养,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的一体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坚决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现象,建立改革发展的成果优先保障教学、优质资源优先满足教学、科研反哺教学的协同育人机制,把学科、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课题和实验室研究,加入创新团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本领,做到寓教于研、教研结合。我们要落实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服务教育教学的良好格局。

三是坚持“顶天立地”。顶天立地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选择,它既是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既要努力“顶天”,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巩固、提升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中的位置。我们也要坚持“立地”,扎根湖北,面向全国,服务国家建设和区域发展,力求做到“政府有需求、学校有行动”、“以贡献促共建,以服务求支持”,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们要不断提升“顶天立地”的能力,为学校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是坚持凝心聚力。凝聚力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竞争力。学校近年能够取得突出成就,正是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结果。我们要进一步凝练和弘扬“武大精神”,继承优良的办学传统,从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中汲取实现美丽“武大梦“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坚持依法办学,加强民主管理,通过营造风清气正、人尽其才的文化氛围,通过激发教师、学生、校友三支队伍的爱校兴校热情,汇聚强大的“武大力量”;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教师的发展、关注管理团队的进步,向不同群体的关切和诉求倾注更多的关爱和体贴,通过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归宿感,营造强大的“武大气场”。我们要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鼓舞士气,将外部的竞争压力转化为内部的昂扬斗志,充分彰显“武大优势”,努力重振“武大雄风”。

五是坚持改善民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共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在民生建设方面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近年来,尽管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有明显改善,但距离学校快速发展的要求和师生员工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师生生活待遇,为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打造“美丽武大”、“幸福武大”、“和谐武大”。

(摘自校长李晓红在武汉大学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学校工作报告》,题目为编者所加。)

(编辑:杨欣欣)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