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论坛

首页>> 珞珈论坛>> 正文

任怡:自强 重德 求异

发布时间:2013-04-15 09:28 来源: 阅读:
A A A

关于大学精神,近些年来不少专家学者都发表了论述,在诸多论文和著作中,对大学精神的表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蒋家平学者在其《论大学精神及其创新》中是这样概括的:“大学精神是对学校品格、个性、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

我认为,武大精神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自强、重德、求异。

自强,就是自力图强、昂然向上。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有骨气的体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和无耻的鸦片贸易撬开了中华帝国封闭的大门。在当时“国步难艰、外患日棘、民穷财尽”的形势下,许多有识之士奔走呼号,提出师夷制夷的口号,革故鼎新,奋发自强。武汉大学最早前身——湖北自强学堂在这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可以想像,学堂的创办者张之洞在学堂之上冠以“自强”二字,足见他有意将刚毅不屈的精神注入学子心中。

重德,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论语•阳货》记载:有一次子张向孔子询问仁道,孔子说:“能够在天下施行五种德行,便是仁了。”子张进一步追问五种德行的内容。孔子解释说:“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庄重就不会导致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奋就会有成就,慈惠就能够使唤人。”时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十分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他说:“大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立国民的表率;在知识方面,要探求高深的理论;在技能方面要研究推进社会进步的事业。”重德,既是武汉大学的传统和责任,也是武汉大学的精神所在。这种精神被一批又一批武大人不断发扬光大。白求恩式的医生、贝利马丁奖获得者、感动中国人物桂希恩教授,全国道德模范黄来女,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国无私奉献优秀大学生赵小亭,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物杨昌林教授,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最孝博士黄碧海……他们就是当代武大人精神风貌的生动展现。

求异,就是兼容并包,标新立异。任何事物都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有时是相反的因素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事物各自具有不同的属性,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和功能,由此而构成多样化、多元化的和谐世界。《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讲求和谐,但不必和别人完全相同;小人讲求同别人完全相同,但不追求和谐。武汉大学学派并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人才培养上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在科学研究上提倡锲而不舍,标新立异,宽容失败;在治校上宽严相济,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些办学之术历代相传,享有盛誉。著名空间物理学家、前任校长侯杰昌教授在不同的许多场合曾说过,武大精神的一个重要特质可概括为两个字——求异。

自强、重德、求异是一个有机整体,总的含义是:具有志存高远、奋发图强的爱国情怀,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优良品德,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宰相胸襟,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英雄本色。

武大精神是武汉大学弥足珍贵的财富。总结、凝练武大精神不是目的,学习、光大、践实武大精神才是任务。党的十八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绘制了提振斗志、鼓舞人心的绚丽蓝图。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就是要把武汉大学办成一所顶天立地、世人瞩目的大学,即“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武大梦”的实现需要我们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阔步前行。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工,更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和自己的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把武汉大学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这就是对武大精神的最好传承。(作者系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职工)

(迎接校庆120周年系列征文•武大精神之我见)

编辑:付晓歌

>>>“迎接校庆120周年”系列征文启事

//www.rocketslap.com/019/2011-12-21/12813.html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