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人物

首页>> 珞珈人物>> 正文

梁西:默默耕耘,满载而归

发布时间:2013-05-03 16:43 来源: 阅读:
A A A

人物名片:梁西,别名梁宋云,1924年生,著名国际法学家,曾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和武汉大学法学院。长期从事国际法、国际组织法等法学方面的研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选批准为 国际法 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国际组织法的奠基人,曾先后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顾问,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委员,国家邮电部法律顾问,湖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律顾问等职,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大学教师中最早兼职律师之一。

IMG_0024_副本.jpg

“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只是想把自己的经验和走的弯路总结出来,给年轻人作参考。”提起自己近两年编著的《法学教育方法论》,已经88岁高龄的梁西谦逊地说道。

梁西介绍,这本书主要是强调大学生的“自我塑造”,只是对自身点滴的具体总结,没有心理学术上深层次的理论和问题,是一本“实用”的经验书。

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老人,谁也不曾想到,如今饱读诗书的梁西童年时差点与治学失之交臂。

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仅在私塾读了三年书就不得不做回放牛娃。回想过去,梁西不无感慨地说:“我喜欢游泳,也喜欢在小河里捉鱼,喜欢在雪山上打猎,唯独没有想过做法学家。”但是,儿时因父亲不识字,家牛被牛贩子骗走,促使他下定决心读书,梦想着走出山乡;当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为他悄悄打开了学习法律理论以寻求人间正义的大门。

在求学阶段,梁西形成了“喜欢积累材料,讲求据实分析,不爱人云亦云,勤于个人思考”的学风。他毕生从事法学教育,连续执教50余年,桃李满天下。在教学中,梁西一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教学内容更新,强调开拓学生视野,按照严格标准高质量地培养了大批国际法专业人才。

“没有充分准备,绝对不上讲台!”这是梁西教学的首要原则。凡是他主讲的课程,都有自己精心编写的讲稿。他先后编写过正式讲义十余种,是曾经“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的《国际法》的主要撰写人之一。

梁西的代表著作《现代国际组织》,迄今20多年来,已经先后经过五次修订、增补和再版,并被国家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教学用书”。这本著作也是国内较为系统地研究“国际经济组织”的第一本专著,填补了国内该学科的空白。

说起《现代国际组织》的写作历程,梁西用“幸运”二字来形容自己。虽然一向内敛低调的他并未能摆脱时代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厄运,也曾作为“臭老九”被派往江西“改造”,但 梁西 却叮嘱说:“最好不要只用‘坎坷’二字来形容我这段经历。”

在他看来,这几年戏谑般地成就了他人生道路的新起点。原来,正是这段非常时期,林彪坠机事件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梁西躲进了一个“防空洞”。当时正值尼克松访华,周总理要搜集有关方面的资料, 梁西 有幸成了编译组成员,参与翻译了《联合国与裁军》、《联合国手册》、《尼克松:六次危机》、《希思外交报告:旧世界与新前景》等6部书和大量有关联合国的文件,曾获得国内外和联合国秘书处的赞赏。期间,梁西还专门搜集和摘译了一批有关国际关系及国际组织方面的文献,单独积累了200多万字的资料。

进入编译组的七年,使得梁西远离动乱与纷争,潜心提高自身翻译水平和积累研究素材。他大胆预测:“伴随着中国在联合国日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组织在未来的世界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他决心研究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几年下来,视力下降了五六百度。

文革一结束,他就基本构建出国际组织法的新体系,并在我国率先创设了“国际组织法”这门新课程,并于198411月出版了《现代国际组织法》第1。虽内容尚欠充实,但该书言简意赅,既注重基本理论的阐述,又不脱离国际交往的实践;既博采东西方的主要观点,又重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主旨。

在该书出版十年后,经过大量补充及修改,《国际组织法》第二版于19939月成功诞生,获得国家教委优秀著作二等奖。可是为了追求尽善尽美,梁西仍坚持关注国际法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及趋势,在法学观念上再创新高,推动理论向实践靠拢,与时俱进,截止至20003月出版的《国际法》第四版,篇幅增为463000字,印刷次数已超过20万册,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国际法》教科书之一;但梁西仍表示,还在完善中。

从其相关著作及论文中,可以提炼出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思考和理论观点,例如“社会基础论”“结构平衡论”等,均有其精辟和独到之处,从总体上揭示了现代国际法律秩序的社会学特征及其基本性质。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虽然屡遭挫折,但他仍然默默地发奋努力,致力于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研究。他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其中,应邀举行讲座,是他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形式。早在北京大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他先后在武汉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大学等多所大学作过有关国际法和国际组织以及教育方法论的各种学术报告,有的报告稿已经多次修改,并作为论文正式发表。

面对别人对自己“走白专道路,不闻国家大事”的指责,梁西只是简单地这样评价自己:“朴实无华,淡泊明志,人生才是最美丽的。”这正验证了中南大学法学教授曾钊新对他的第一印象:“清操高泰岳,浮誉渺尘沙。”

(编辑:付晓歌)

最新阅读